——从接地气到“神曲”的那些事儿
这年头,写歌不容易啊! 你琢磨来琢磨去,想写出个惊天动地的作品,结果可能就变成无人问津的“冷宫歌”。为啥呢?关键就在于这“通俗”二字! 这篇文章,咱们就好好唠唠,歌曲里的“通俗”到底是个啥玩意儿,怎么才能写出让大家一听就上头的“通俗”歌曲,甚至成为传唱度极高的“神曲”。 咱不整那些高大上的音乐理论,就从咱们写歌人的角度,聊聊创作中的那些事儿,以及如何让歌曲更接地气,更“通俗”。
首先,歌曲里的“通俗”可不是指低俗! 有些人觉得通俗就是粗制滥造,歌词低级,旋律简单,那可就大错特错了!真正的通俗,是你的作品能够被大众广泛接受,听得懂,听得进,听得爽! 这需要你深入了解你的听众,知道他们喜欢什么,关心什么。 你写歌,是为他们写的,可不是为了满足你自己的小众审美。
想想那些家喻户晓的歌曲,是不是都有着共同的特点? 旋律朗朗上口,歌词简单易懂,情感真挚,贴近生活。 比如,老一辈的经典歌曲,很多都是描写爱情、乡愁、家国情怀这些亘古不变的主题, 歌词朴实无华,但情感却真挚动人,几十年过去了,仍然广为传唱。 这,就是“通俗”的力量。
再看看现在流行的歌曲,很多“神曲”其实也是走的“通俗”路线。 它们抓住了时代的脉搏,反映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,情感表达直接,节奏感强,洗脑的旋律让人欲罢不能。 这些歌曲,虽然歌词可能没那么华丽,甚至有些“土味”,但它们却精准地击中了目标听众的心弦,达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。 这就是通俗歌曲的魅力所在,简单、直接、有效。
当然,写出“通俗”的歌曲并不容易。 这需要你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,对音乐的敏锐感知力,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。 你得有能力把复杂的思想和情感,转化成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旋律, 让听众一听就明白你在唱什么,感受你想要表达的情感。 这需要天赋,更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积累。
很多新人写歌,总是想追求所谓的高级,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汇,编排复杂的旋律,结果却适得其反。 听众根本听不懂你在唱什么,更别说产生共鸣了。 所以,写歌要“接地气”,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, 把平凡的事物,用你的方式,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和生命力。 你写的东西,要让普通人听得懂,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,才能算得上是“通俗”的歌曲。
很多人觉得,通俗就意味着没有艺术性,其实这是个误区。 真正优秀的通俗歌曲,不仅朗朗上口,容易传唱,而且也蕴含着深刻的艺术内涵。 它能触动你的心灵,引发你的思考,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感受到艺术的魅力。 这才是通俗歌曲的最高境界。
那么,如何才能写出更“通俗”的歌曲呢? 我觉得,首先要多听歌,多观察生活, 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寻找灵感, 多关注大众的喜好和需求。 其次,要注重旋律的创作,旋律是歌曲的灵魂, 一个好听的旋律,能让你事半功倍。 再次,歌词要通俗易懂, 用词要精准,表达要简洁,避免使用过于华丽或晦涩的辞藻。 最后,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, 多听取别人的意见,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。
写歌就像做菜,要让大众喜欢吃才行。 你做的菜再精致,如果味道不好,没人吃,那也是白搭。 歌曲也是一样的道理,再有艺术性,如果听众听不懂,听不进去,那也无法成为传唱度高的作品。 所以,“通俗”并不是贬义词, 它是歌曲能够被大众接受,被广泛传唱的关键。 它是一种艺术境界,一种创作态度,更是一种对听众的尊重。
所以,最终回到主题: 它不是某种特定的音乐风格,而是一种创作理念,一种与听众情感共鸣的艺术表达。 它是那些能够触动人心,朗朗上口,广为传唱,甚至成为“神曲”的歌曲。 它最终是那些能够真正打动人心,让听众产生共鸣的,简单,真挚,充满力量的歌曲。 它,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,让歌曲能够真正走进大众生活,成为大众文化一部分的那种歌曲。